联系我们

020-83028506
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29号(庐江书院旧址)

微信

岭南金融博物馆微信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您现在的位置:
首页 / 详情

买不到面包的“五千亿”

发表时间:2025-06-30

来源:岭南金融博物馆

20世纪90年代,随着柏林墙的倒塌,前南斯拉夫联邦中的斯洛文尼亚、克罗地亚、波黑、马其顿等各共和国也纷纷宣布独立,退出联邦。1992年4月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组成的新南斯拉夫联盟建立。由于国际社会指责塞尔维亚向波黑和克罗地亚派遣武装部队,以支援当地的塞族武装,因此联合国在当年通过决议,开始对南联盟实施包括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领域在内的全面制裁。国际重压之下原材料及产品市场的丢失,导致原南联盟经济严重困难,为填补巨额财政亏空与通膨赤字,政府不得不开始印制大面额钞票,希望以加大货币发行量的方式渡过眼前难关。这样,1992年开始发行1万和5万第纳尔两种大面值的钞票,但谁知接下来便难以收场。1993年开始,政府不得不再次整治通货膨胀,开始发行“新第纳尔”以使第纳尔坚挺。开始时发行有10万、50万、100万、500万、1000万、5000万第纳尔面额的货币,以后又逐渐发展到1亿、5亿、10亿、100亿第纳尔等各种超大面额。

由于极为恶劣的通货膨胀势头根本无法阻止,因此1992年期间前南境内的通货膨胀水平已经达到每周约15%-20%,到1993年,又上涨到每周约30%-50%,个别时候一周之内货币甚至可贬值5倍之多。营业时间内,商店售货员每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更换货价标签,最多时一天多达三四次。开始时还另写一张新货签取而代之,由于更换实在过于频繁,售货员干脆就直接在原价格基础上填“0”而已。购买一件东西,不带着一包的钞票恐怕只能空手而归。不得已,1993年下半年又出版发行了面值为5000亿的第纳尔钞票,即1个5后面跟有11个0的超大面额第纳尔开始出现。

馆藏 南斯拉夫5000亿第纳尔纸币

到了1993年11月,第纳尔每周的贬值速度已经远远超出5 8倍,在1993年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,第纳尔贬值的速率已达到了恐怕是人类自有货币以来最疯狂的程度,一周之内第纳尔即可贬值百倍。形象地说,如果想购买一个最为常用的普通面包,即使是最大面值的5000亿第纳尔钞票,你也需支付两张。人们开始畏惧自己手中的第纳尔,所有人都希望在第一时间内将其兑换成商品。唯一高兴的就是各国驻当地的记者或外交官,由于他们手中持有硬通货,因此尽管每月电话费用惊人,但由于通胀速度太快,到月底结账时仅需兑换1 2个美元的第纳尔,即足以支付全部费用。

直至1994年1月24日,在当时的南斯拉夫人民银行行长阿莫洛维奇、这位米洛舍维奇从世界银行搬来的救兵的主持下,塞尔维亚开始再次启动全新的货币政策,在大量收购国内居民手中现有德国马克的基础上,南人民银行开始发行“超级第纳尔”,以1个第纳尔1个马克的汇率,稳定了市场,结束了恶性、超级通货膨胀的历史。

(节选自:

宋文富,《旧钞新值:5000亿面值第纳尔再次抢手》,《光明日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05年第2期)

责任编辑:岭南金融博物馆